德國無人駕駛汽車合法上路 中國還有多遠?
擎哥最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一則消息 ,德國上議院通過了一項準許無人駕駛汽車在德國公路上行駛的法規!
目前美國一些州已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,且無需人類駕駛員坐在駕駛席上。但德國的法規要求任何時候都需要有人類駕駛員坐在駕駛席上,以準備隨時對車輛進行控制。
另外,這項法規還要求, 必須有一個“黑匣子”來記錄每一趟旅程,包括關于誰在駕駛(計算機或人類)以及兩者之間切換的數據。如果人類駕駛員在操控車輛時發生碰撞,那么司機需要為事故承擔責任。如果汽車自動行駛時發生碰撞,故障可歸因于系統,汽車制造商將承擔責任。
如今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合法上路的地方,從以往的遙不可及到現在越走越近,只是不知在中國,無人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。
關于無人駕駛 中國品牌已經在路上
面對無人駕駛在智能出行領域帶來的巨大機遇,國內互聯網巨頭、傳統汽車企業自然不會錯過,都想搶占這個先機。目前國內的上汽、廣汽、北汽和一汽、東風幾大汽車巨頭紛紛在無人駕駛領域開始布局,吉利、長城、比亞迪、奇瑞和長安汽車等整車企業也給出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時間表。
其中,長安汽車目前已經完成了無人駕駛汽車長距離路試,高速路況版的無人駕駛汽車將于2018年上市;北京車展北汽也展示了旗下的無人駕駛概念車;上汽未來10年將實現全路況自動駕駛。
互聯網公司也許先行一步?
與整車廠商不同,互聯網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徑。這條路徑并非如整車企業那般循序漸進,而是直接從汽車智能化的核心軟件技術入手,借助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圖方面的優勢,一上來便切入無人駕駛,以百度為例,百度無人車內部采用的是百度自主研發的AutoBrain軟件,作為百度公司無人駕駛技術的核心,AutoBrain由駕駛地圖、探測、定位、控制和規劃決策等一系列自動化控制系統組成,通過在云計算中心不斷模仿和學習人類的駕駛經驗,配合高精度地圖定位等功能,實現無人車上路。
無人駕駛的“中國式難題”
有網友調侃,中國的無人駕駛汽車需要研發防撞,防碰瓷,防加塞功能。自動識別官車,警車,黑車等各種霸道車輛,并做出有針對性的反映。預先判斷紅綠燈故障,井蓋被偷,路橋豆腐渣工程。
雖然是玩笑話,但也很好的反應了無人駕駛汽車在中國這個路況復雜的國家,所需要面對的困難是其他“地廣人稀”國家的幾倍,車企承擔的風險也要大很多。
比如,發生無法避免的突發情況應該撞誰?“撞誰”的決策權應該交給誰?如何準確劃分機器與人的肇事責任?還有關于無人駕駛技術使用的道路標準限定,駕駛員是否能遵守在合法道路上實用無人駕駛功能的規定等等等等。
打造匠心品質
總之,無人駕駛車,并不僅僅是各項參數那么簡單,它的普及很可能會給整個汽車、交通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這也不可能是“車在路上跑,交規改一改”那么簡單,它很可能會對你的道德立場和倫理觀造成沖擊,可以說無人駕駛技術普及是一項重大的變革,只是不知道一貫保守的中國人,對于這項變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接受。